名稱:淡水福佑宮
地址: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200號
電話:02-26211731
開放時間:以廟方為主
休息日:全年無休
費用:免費參觀



媽祖信仰持續發燒


媽祖信仰是台灣早期持續到現在,非常重要的宗教文化特色

,尤其是在各重要的海港。雖然現在的淡水已經因為泥沙淤積,港口再也駛不進大船來,但是從清朝就開始供奉媽祖的福佑宮,對於曾經繁榮一時的滬尾港(淡水河港),還是瞧得出端倪。

以前的人在行船時天候不佳,很容易發生船難,當時的住持僧人為了顧及安全,就建了一個「假港」,興建一座「望高樓」,晚上點起油燈引傳入港,就像是燈塔一樣。不過日軍為了取用石材將望高樓破壞,現在只剩下這塊「望高樓牌誌」還留在淡水福佑宮中。



福佑宮三川殿步口上的石碑!雖然是近年新立的,已經喪失了古蹟的資格,不過卻是得確有這段歷史,最早的紀錄就是圖中看到的清朝嘉慶元年(西元1796年)年號刻在上頭



該說這是現代化的廟宇嗎?明明是三級古蹟,竟然有使用霓虹燈管做成的「招牌」?真是太不可思議了,小編總是覺得有那麼一點不太搭調。



旁殿的川堂使用高級大理石重新打建,供水媽祖以外的其他神祇,非常新式的邊堂建築,每間小舍都超過一坪大小。外頭寫著捐款者的名字,一樣是做成石雕。






入口處的二隻石獅,左邊的公獅禿頭塌鼻,型態是張嘴玩球,右邊的母獅則是合著嘴,胸前帶著小獅。仔細看看,還真可愛。照二隻石獅的石材是早年海運商貨時,用來陣傳以免翻覆用的,到了淡,再經過雕刻做為石獅。






福佑宮的石雕十分繁複精彩,除了入口的石柱石雕之外,還有「內枝外葉」透雕技法的「螭虎石窗」;門楣上的石雕則是二隻雲龍的「雙龍搶珠」;頂堵的六幅石雕是加冠進祿、如意狀元、加財晉爵等意思;腰堵的石雕則是吉慶、辟邪、長壽等涵意。



福佑宮是二殿二廊的形勢,兩殿面寬三間,建築形勢可以分為使用八角石柱的「三川殿」、「拜亭」以及使用龍柱的「正殿」,四周圍掛滿了還願的匾額。



淡水福佑宮的建築是泉州式的風格,在樑柱的正上方使用造型圓潤的「瓜筒」來填補空間,其中三川殿瓜筒體形長。而木樑則稱為「束木」,全部都是圓形的斷面,稱為「肥身」



在三殿的多塊匾額之中,一樣能見到束木上的「瓜筒」。

傳說中的神蹟



為什麼淡水福佑宮的香火一直旺到今日呢?傳說在中法戰爭法軍進攻淡水的時候,當時鎮台主將孫開華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,向媽祖祈禱,接著軍威大振,於是在這次的戰役中得勝。後來光緒12年劉銘傳就向朝廷申請了「翌天昌佑」的匾額,到現在還一直掛著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IWAN ON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